close

從書架上撢撢灰塵後取下,這回再次讀這本書,只是因為單純的想再看一次,或許心裡的此時此刻正想要一個這樣的故事,因為如果只是想重讀一本書的衝動,答案也並非真正清楚。書中的背景時代在1945年二次大戰前後的德國,因時代背景而變得複雜的心境,最後變成作者心中永久的遺憾。這不是一個單純的愛情故事,最後卻只想簡單的從愛情的角度去看它。

換至2008年的今日,而非1940年代納粹恐怖遍佈全球之時,三十六歲的女人和十五歲的男孩,一樣遭致蜚議,這不是一本從道德觀出發的書,作者卻一直深陷在道德觀之中,直至曾在納粹時期回憶的她,有想掩飾文盲的自悲、有接受招募成為祕密警察、有被判了終身監禁的事實,而在受監禁十八年後雖能假釋,卻又在假釋前一夜自縊身亡後的許多年;終究她是走了,而作者也從未曾從愛或不愛、誰背叛了誰、誰先轉身走開這些問題中,尋找出心中想要的解答;直到有一天,當他發現這個故事如果再不寫下來,她就要消散在他的記憶之中之後,才有了這本著作。

如果她不曾經為秘密警察,只是他認識的那個無論清洗過許多次,手中因剪票而殘存油墨味的車掌小姐,那在多年後相遇,他會否否認自己曾經在十五歲那一年,在她的家門口嘔吐,讓她像撿流浪狗般的撿回家中清洗,又在母親的堅持下在日後再次到她家向她道謝,而後來的他如此為她著迷,如何在每一夜裡夢到自己可以懷抱著她,醒來卻發現是枕頭或棉背的一角,她不僅僅存在在那幾個月年之間,而是從他十五歲那年開始,就未曾消失在他的生命和生活之中,他要求後來的女伴為他穿絲襪和高根鞋而被解讀為戀物癖者,而事實僅是她從在他眼前即將出門的準備動作,都成為他腦中屬於她的畫面。

也許這個故事寫的太晚,而發生的時間點又太早,所以在書的一開始對於漢娜的描述,都是一個一個的片段,而隨著故事的發生和回想,作者腦中屬於漢娜的部份越來越清晰,畢竟這是他自己的故事,從片段到故事的始末,故事漸漸變成具體而備有形象。從一開始作者因肝病在家休養了許多個月,因時間的疏遠而漸漸遠離的同學、朋友和同伴,卻因為漢娜的出現,填補了這些年少的他極需要的空間,也將他帶離了屬於他的年紀應該有的純真;然而,是漢娜讓他成熟了嗎?也許只是他的身體成長了,因為在作者年老之後來描述自己年少的模樣,終究他已經年長到能夠替自己的想法和行為作判讀,因此,也許漢娜真讓他超齡的成長,又或許他原本就早熟於他同年紀的孩子,唯一能確信的是,漢娜對他的影響,就像一座永無乾涸的湖泊,在他的有生之年,一直都在那裡,就算漢娜死後,他也身在異國,也仍然以為自己看見了漢娜,就在眼前一般的真實。

究竟是漢娜背叛了他,又或者他早在復學後和同伴漸有相處就背棄了漢娜,在游泳池畔漢娜在遠處看著他,遠到他都無法解讀她的表情的遠距離,而後她離開了,走得遠的他再也見不著她的遠;數年後在法庭上與漢娜相遇,她站在犯人席中接受審判,正在學習法律的他參與她的每一場審判,並且看著她因為文盲無法先閱讀過相關的資料而漸漸把自己推向無期的刑期。其實作者在漢娜被囚禁的十八年裡,永遠都有機會去探視她,而作者卻選擇在他十五歲那一年,漢娜總是要求他為她朗讀文學書籍的方式,錄成錄音帶寄給漢娜,取代和漢娜見面或寫信或說話的尷尬,他對與漢娜關係的逃避,讓他這一生都無法在他與漢娜的關係中找到解答,少了漢娜,這一切發生過的事,成為永遠缺一塊的拼圖,永遠無法成為一幅畫。

即將假釋的漢娜已經年近一甲子的歲數,四十歲的作者在假釋前一週終於無法逃避的去見了漢娜,此時的漢娜,在他的眼中已是個老婦人,身上散發出來的味道是即將腐朽的老人味,不知此時的漢娜是否嗅出了作者的心思,在她的小情人眼中,她已垂垂老朽,沒了半絲的女人氣味,和正值壯年的他相比更顯衰老,然而她沒有顯現得自慚形穢,她看來堅強並且看不出絲毫的退怯,她眼中是看見了這一生中最愛的人,而最愛的人能夠永遠保存了完好的形象在自己的心中,見過成年後的作者之後,漢娜或許已無所求,或許她也不想獲得假釋後,在外面的世界聞著自己漸漸凋零的氣味,或許有太多,都只能猜測,畢竟沒有人能夠代替已死去的漢娜解答這些許許多多問題的問號,連曾經如此親密的作者本身,也沒有答案。

 

作者  /  徐林克

出版日期 / 2000/02/25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va67113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